第三百零八章开辟第二战场-《狂飙90:我真的只能赚亿点点钱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现在就像是一个不断屯宝物的小仓鼠,一点一点地从各处搬运各种奇珍异宝。

    这些宝贝现在还没有散发出他们应有的光辉,但假以时日必然会迸射出震慑整个时代的漫天绚彩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大早,两人来到了香洲。

    开的是专门给ashley配备的小轿车。

    作为公司的股东,又要和政府谈生意,没有自己的座驾哪行。

    关海洋批了五十万的资金,给公司配备了一辆奥迪a6。

    平时是ashley的座驾,关海洋来了便成了他的座驾。

    1991年空调是时髦货,完全不缺销量。

    这时候国内做空调的厂家不少,但业内老大绝对是春兰,其次就是华宝。

    科龙、美的、海尔、澳柯玛、扬子等一众品牌紧随其后。

    在这些老前辈面前,格力绝对算不上起步早。

    他的前身是香洲的海利空调。

    在红利当头的年代,海利居然把自己做垮了,可见其内部问题有多大。

    关海洋和ashley来到刚刚成立的格力公司,朱江便开始倒苦水。

    “一台空调生产出来送到客户手中,一半的铜管都是断裂的。我把一线的生产工人都派过去搞维修,都赶不及灭火。”

    按说想要拉投资,不应该自曝其短。

    把自家企业说得一文不值,还有谁会来注资。

    但朱江不一样,他明白自家产品的问题所在。

    “我在海利空调这边,哦,现在应该叫做格力空调。我在这边呆了小半年,把问题都摸排了个遍,技术上和管理上的问题我都能搞定。

    但是设备上的问题,却需要资金来解决……只要能把设备的问题解决,格力空调的品质绝对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。”

    朱江侃侃而谈,他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,对产品也有信心。

    哪怕是现在没有人解决他的资金问题,他也能把企业带出困境,只不过需要的时间长一点罢了。

    关海洋毫不怀疑朱江的实力。

    早在八十年代初期,他就从一个最基层的工人做起,将百色矿机厂带成了省明星企业。

    后来朱江转战香洲,短短一年时间就把濒临破产的塑料厂给盘活。

    后世他也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,就把格力空调给做到了上市的规模。

    有这样的强人把控公司的整体发展,更有现在还在华东市场打拼,没有露出锋芒的董小姐为公司的第二阶段发展储备力量。

    这样的企业,想不强大都难。

    ashley觉得投资格力空调资金回报时间太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