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赵烨垂眸看着底下的众位官员,把他们的神色反应都看在了眼里。 他看向任志业,神色平静,让人根本看不出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。 “爱卿可是想清楚了?” 任志业点头,沉声道:“回皇上,臣已经想清楚了,望皇上成全。” 赵烨轻轻点了几下扶手,缓缓开口。 “爱卿身为两朝元老,为我靖朝立下了汗马功劳,今日自请致仕,朕于公于私,都会同意爱卿的请求。” 任志业听着,连忙跪下谢恩。 “多谢皇上成全!” 赵烨让任志业起来,待任志业起来之后,他又道:“爱卿突然提及致仕,想必是心中早有人选。” 任志业顺着皇上的话,拱手道:“皇上圣明,臣确实有人举荐。” “哦?” 赵烨轻笑起来,神采飞扬,“谁还能入我们任尚书的眼呢?” 任志业身子一顿,缓了缓,才道:“回皇上,那人便是户部左侍郎,陆杨。” “陆爱卿?” 赵烨往陆杨那看去,“既然如此,陆爱卿便出来吧。” 皇上想演戏,底下臣子只得陪着演。 不管皇上演技有多烂,众人也不能表现出来。 陆杨微微低着头,从队列中走出来,随后在任志业身旁站定。 赵烨看着,笑道:“任尚书自请致仕,举荐你为户部尚书,陆卿可有什么要说的?” 陆杨看向任志业。 任志业也转头看着他,嘴角含笑,眼神温和复杂。 里面似乎包含了很多东西。 陆杨没看得太清楚,只从里面看出了鼓励。 “陆侍郎,皇上问你话呢。” 耳边响起任尚书轻微的提醒声,陆杨回过神,小声道了句谢,便看向赵烨。 “皇上,臣有些惶恐。” “惶恐?”赵烨笑了笑,“爱卿惶恐什么?” 陆杨低头拱手,“臣惶恐处理不好户部的事,让皇上失望,让任尚书错信。” 任志业摇头,“陆侍郎谦虚了。” 他扫了眼周围神色各异的官员,沉声道:“你的能力,朝廷上下皆是有目共睹。” 任志业开始细数。 “火器,玻璃,望远镜,航海地图......” 可以说,如果没有这一连串的事情,出海一事根本不会这样顺利。 没有火器,没有望远镜,没有海航地图,这次出海的众人,估计半路就得出事了。 任志业相信,但凡有点脑子的官员,都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 陆杨固然年轻,但他立下的功劳,是在场的官员所不能比的。 甚至是他,都比不过。 赵烨没说话,看着陆杨的眼神逐渐变得深沉。 他身为帝王,更是比底下臣子知道陆杨对于靖朝的重要性。 可以说,陆杨用实力和智慧,一步一步地在他这里站稳了脚跟。 他是宠信这人,但他并不愚蠢。 这人或许有些懒散,爱好讨假还假,但能力是没得说的。 比起那些表面兢兢业业的官员,他更是喜欢这人。 这人随性,洒脱,甚至比他还要看得透彻。 任志业说了很多,把陆杨这些年的事迹都说了出来。 他不只是说,还做了分析。 若是没有火器,边关那边现在不会这么平静,百姓们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安定。 不少官员听着听着,面上慢慢流露出了惭愧。 任志业都看在眼里。 他看了眼旁边似乎有些惊讶的陆杨,随即看向赵烨,拱手道:“皇上,陆侍郎是年轻,但他行事稳重,这尚书之位,他坐得!” 赵烨面色严肃,已然没有先前的笑意。 但众人并没有觉得他这是在生气。 反而能感觉到他的认真以及郑重。 “任尚书说的,可有人附议?” 皇上的话,犹如雷鸣,重重地在众人耳中轰响。 场上气氛一凝,众人的呼吸仿佛都放轻了不少。 有人悄悄左右扫视,想打探一下别人的想法。 还有人犹豫再三,没有做好决定。 附议还是反对。 这不仅是看陆杨的能力,还得看派系。 看前面领头人的意见。 白临是最先站出来的。 虽然他心中觉得陆杨可以再历练历练,但到了这会,他不支持就说不过去了。 在哪历练都是历练,侍郎之位能历练,尚书之位也能历练。 都是位子,能往高处历练,那肯定不在低处历练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