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无人来投又有何妨? 我辽东自己培养! 一想到学院遍地开花、人才济济的场景,贾诩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。 不多久,天下就传出了左将军王山的狂言,也知道他拒绝董卓的事情。 而议和的对象,不止王山和公孙瓒,最近的还有王匡。 王匡拿不定主意,通报了袁绍,袁绍的态度很明确,不同意议和。 原本大家都以为王匡会犹豫不决,可是他这一次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,直接杀死胡母班、王瑰、吴循等人。 明明他已经兵败,哪里来的勇气? 没有人知道。 袁术也杀了阴修,这下子好玩了,董卓派出来的几人,除了韩融,全都被杀了。 董卓大怒,发誓要将盟军碎尸万段。 曹操则大喜,认为联盟重启的时机已经到来,又开始联络诸侯。 袁绍为了保住盟主之位,更是积极响应。 袁绍甚至给袁术写信,大致内容是道: 弟弟,哥哥错了,你再帮哥哥一把! 其中各路诸侯都收到了类似的来信,感动得泪水直流。 这些书信的执笔人是陈琳,建安七子之一。 全文酣畅淋漓,文采飞扬,感情激烈,让人感受到袁绍的祖宗都错了! 这篇文章,更像是四世三公家族的三公都在向你道歉,还是情真意切那种。 一个高高在上的人,突然向你低头认错,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? 就好像时间会倒退一样,大家和好如初。 于是,盟军很快就汇聚了大军,数量超过了五十万,和董卓差不多。 大家雄赳赳,气昂昂,恨不得立刻和董卓干上一架。 可是呢,袁绍又出了一个昏招。 袁绍与韩馥重归于好,竟然还达成了共识,认为献帝年幼,不理朝政,不是个好皇帝。 更何况献帝被董卓控制,相隔关塞,根本不知道他是否平安。 还有一点就是,随便乱盖章……等等。 搬出一大堆理由,就是为了建议立刘虞为帝。 刘虞是汉室宗亲,做过皇室的大族长,会做人,威望也够。 于是,袁绍让大家举手表决。 结果,重要人物公孙瓒和王山还有袁术都反对、曹操弃权,各诸侯表面上不说话,心里全都不爽。 就在袁绍进一步逼迫的时候,王山直接道: “袁本初,你问过公孙太尉的意见了吗?” 搞笑的是,袁绍回答没有。 不过他仍然坚持,并且派遣使者张岐去蓟县邀请刘虞讨论事宜。 这就差直接挑衅公孙瓒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