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九章 黑盐晶魄-《青海没有羊眼汤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离了异龙湖那由歌声与悲悯共同抚平的集体怨念,赵清真一路东行,地势渐趋平缓,山峦不再如滇西那般险峻逼人,而是多了几分浑厚与苍茫。楚雄府地界,乃彝文化腹地,自古便有“九府通衢”之称,商旅往来,民族杂处,风物与滇西、滇南又自不同。

    (看正版《青海没有羊眼汤》到17k小说官网,‘作者有钱,不用看正版’有这种想法的读者要不得,写作仓促难免出错,17k官网作者一直在修正剧情,盗版网站看不见修正后的剧情。是不是很遗憾!)

    黑井镇,依山傍河,因盐而兴,已历千年。尚未入镇,远远便可见到山壁上开凿出的层层叠叠的古老盐井洞口,如同巨兽巢穴,黑黢黢地望向天空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、独特的咸腥气息,混合着煤炭燃烧后的烟火味与岁月的沧桑感。镇中建筑多由青石垒砌,饱经风霜,街道上往来之人,无论汉彝,脸上大多带着与盐井打交道者特有的、被汗水与卤水浸润的坚韧之色。

    然而,赵清真敏锐地察觉到,在这片因盐而富庶的土地之下,潜藏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,尤其是在那最为古老、据说已开采数百年的“龙泉井”方向。那股气息并非纯粹的妖邪之气,更像是一种……被压抑的、充满了痛苦与不甘的灵性,混杂在地底浓郁的盐卤与矿物质之中,偶尔泄露出一丝,便引得井下的牲口惊厥,矿工心神不宁,甚至传出有“独眼矮妖”持石锤敲击矿壁致人死亡的恐怖传闻。

    他并未直接前往官办的盐场衙门,而是如同一个寻常的访客,在镇中茶馆、街巷间漫步,倾听那些老盐工、灶户们在劳作之余的闲谈碎语。从他们带着恐惧与神秘的描述中,他渐渐拼凑出“矿妖”的轮廓:那东西并非实体,而是一团模糊的黑影,只在矿井极深处出现,尤其喜欢在废弃的、充满积水的坑道活动,其出现时伴有低沉的、如同敲击岩石的“咚……咚……”声,闻者心烦意乱,若被其“看”到(据说黑影中有一只散发幽光的独眼),便会莫名心悸,重者甚至呕血而亡。盐工们下井前,都要佩戴特制的、绘有模糊符文的铜面具,并在关键岔路口撒上荞麦粉,据说可以干扰那“矿妖”的感知。

    “非是妖物,倒像是……地脉灵性因某种缘故扭曲异变,结合了矿工长期以来的恐惧情绪,所形成的一种‘地祇精怪’?”赵清真心生猜测。这类精怪,生于斯,长于斯,与所在地域的环境、历史、人心紧密相连,处理起来需格外谨慎,否则可能引发更大的地脉动荡。

    他决定亲自下井一探。通过一位在当地颇有威望的老灶户引荐,他得以进入那口最为古老的“龙泉井”。井口幽深,升降的竹篮吱呀作响,载着他缓缓沉入地底黑暗。越往下,光线越暗,空气越发潮湿闷热,卤水的咸腥气混杂着煤灰与岩石的味道,几乎令人窒息。井壁上悬挂着昏黄的油灯,映照出矿工们黝黑而疲惫的脸庞,以及那深邃不知尽头的坑道。

    赵清真谢绝了矿工的陪同,只身向着那传说中“矿妖”出没的废弃区域行去。他收敛周身气息,归墟意境内蕴,步履轻盈,如同暗夜中的幽灵。坑道内积水深浅不一,脚下是湿滑的岩石与淤泥,四周寂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与水珠滴落的声音,以及……从极深处传来的、若有若无的“咚……咚……”声!

    那声音低沉、缓慢,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,仿佛并非敲击,而是某种……心跳?抑或是……某种规律的脉动?

    他循声深入,穿过几条早已被遗忘的、支撑木已然腐朽的古老坑道。这里的岩壁呈现出一种奇特的、仿佛被烈火灼烧过的琉璃质感,空气中弥漫着更浓郁的、几乎化为实质的悲伤与怨愤之意。他的神识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干扰,仿佛陷入了一片粘稠的精神泥沼。

    终于,在一条死胡同的尽头,他看到了它。

    那并非什么独眼矮妖的黑影,而是一团悬浮在坑道积水之上、约莫一人高的、不断扭曲变化的……璀璨晶体聚合体!这晶体通体呈现出一种深沉的、仿佛蕴含了星空的暗蓝色,内部有无数细小的、如同血管般的金色脉络在缓缓流淌、搏动,发出那“咚……咚……”的声响。而在晶体核心的位置,隐约可见一个更加凝实的、如同眼睛般的金色光斑,散发出强烈的、充满了痛苦、迷茫与一丝警惕的灵性波动!

    这晶体散发出的能量极其精纯且庞大,远超寻常精怪,但其性质却异常混乱、痛苦,仿佛一个正在承受无尽煎熬的灵魂。它周围的地脉能量被它强行扭曲、吸纳,又因其自身的痛苦而变得躁动不稳,这便是导致矿井异常、影响矿工心神的根源!

    “原来是你……”赵清真心中了然。这并非妖邪,而是这黑盐井千年采盐史中,地脉灵气因长期、无序、甚至带有血泪的开采(想想那些累死、病死、意外死亡的矿工),吸收了太多负面情绪与记忆,最终孕育出的一个……畸形的“盐晶之灵”!它既是这片土地灵性的体现,也是千年矿难与苦难的承载者!那“独眼”,或许便是它感知外界的核心,而那敲击声,则是它痛苦“心跳”的外显!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