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一章 、道统之争-《复山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驻守当地的部队,可是从长城一线撤下来的边军,战斗力放眼天下都是一等一的。

    光我们这点儿家底,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。

    西边的关中和南边的中原,全都是义军联盟的势力范围。

    大家都是义军,在反虞的问题上,同我们可是盟友。

    到他们地盘上找食不行,但问他们借条路南下,应该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据说在湖北川蜀一线,他们可是被官军挡在门外,战线不得寸进。

    多一支生力军加入,想来他们也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实在是谈不拢,进入中原之后,我们就调头去打南直隶!”

    王伯兮用通俗的话分析道。

    事实上,相较于前面几年,今年的山西大地也算是风调雨顺。

    可惜一切都来的太晚啦!

    自从朝廷丢失山西后,山西就被义军祸害的不成样子,导致当地人口急剧下降。

    送走了外地的义军,本土义军执掌山西,同样没好多少。

    治理地方,从来都不是他们的强项。

    自始至终,都没有人想过要组织恢复生产,祸害地方的破事倒是没少干。

    以至于明明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,硬是半点红利都没吃到。

    不光山西如此,陕西和河南情况也差不多,都没人去组织恢复生产。

    缺乏自我造血能力,那就只能去抢去夺。

    “好,那就这么办!”

    三晋王一拍大腿说道。

    既然自己的脑子不好用,那就干脆别用,他只要听劝就行了。

    反正前面的基业,就是这么打下来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一幕落入王伯兮眼中,却是无尽的忧愁。

    老大听劝是好事,但太听劝就成了麻烦。

    带头人缺乏必备的战略眼光,在乱世之中,很难吸引人才投靠。

    光靠他这个师爷,就算是累死,也没办法夺取天下。

    “大王,英明!”

    王伯兮当即回应道。

    心里再怎么发愁,面上也不能表现出来。

    或许是前期进展太顺,他居然奢望靠着一个草台班子,跑去和天下诸侯争夺天下。

    恢复理性之后,他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夺取天下难度太大,但退一步割据一方,还是能够谋划的。

    不过天下虽大,却都是有主的。

    想要割据一方,也不是一件轻松事。

    原本坐拥险关的三晋之地,也是一片的不错的根基之地,可惜太过残破。

    割据中原腹地更是不可能的,这种四战之地,他们根本守不住。

    真正能够谋划的,还是帝国的西南边陲之地。

    纵使改朝换代,也是最后被波及的。

    最理想的地方,自然是沃野千里的蜀地。

    不仅坐拥山川之利,还物产丰富。

    一瞬间他决定调整计划,南下和义军联盟汇合之后,就找机会去进攻蜀地。

    至于同样处于帝国边陲的云贵,从一开始就被他排斥了。

    倒不是因为两地穷困,主要是距离汉水侯太近。

    没有折腾出浪花还好,一旦在当地形成割据,很容易招来邻居的雷霆一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永安,汉水侯府。

    大虞局势风起云涌,安南都护府却是不动如山。

    内阁多次来信,询问他的意见,李牧都没有回应。

    如果是坐而论道,他还能指点一二。

    要落在纸面上,那就一切免谈。

    以他的身份地位,写出去的书信,免不了被深入解读。

    哪怕只是一个建议,到了最后都有可能变成是他在主导。

    一旦造成既定事实,由此导致的政治后果,他就要负责。

    搞出了烂摊子,还要过去收拾。

    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
    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,肯定不能掺和。

    “侯爷,缅甸人大肆扩军之后,现在开始屯兵边界。

    看样子获得了西洋人的支持后,他们的底气也壮实了不少,居然敢试探我们的反应。

    学生提议,让驻守边界的部队给他们一个教训,让缅甸王知道天高地厚!”

    听了兰林杰的话,李牧总觉得有些别扭。

    最近这些日子,他的一众心腹大臣,均表示要出兵缅甸。

    主战应该是武将的活儿,怎么到了都护府这里,文官们一个个也变得这么好战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这些人的意思,估摸着解决了缅甸王国,也只是一个开始。

    要不了多长时间,南亚次大陆也会被盯上。

    对隔壁的莫卧儿帝国,他可没有兴趣。

    放眼全世界,在人口上能和大虞比肩的,估摸着也就这货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次大陆有多少人,暂时不得而知,反正肯定超过了一个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