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章 、鞑靼人的战略分歧-《复山河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诚惶诚恐,对工作没有任何益处。

    施靖风只要脑子没进水,就不会在这种时候,往辽东地区凑。

    想用他人头换功劳的遍地都是,躲在深山老林中避风头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纵使要出现,也要改头换面,而不是以弑君逆贼的身份出现。

    “大单于,听说虞朝内部闹的正欢,我们是不是趁机给他们送上一份厚礼啊?”

    尼赤勒格兴致勃勃的说道。

    前些日子虞朝骑兵肆虐,可是把鞑靼王国折腾的不轻。

    为了避敌锋芒,他们被迫圈界禁海。

    一番折腾下来,总算摆脱了虞朝骑兵的威胁,可鞑靼一族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    不光沿海的良田没了,还被迫中断了和大虞朝之间的贸易。

    没有办法,虞朝北方兵荒马乱,陆上商路早就已经中断。

    现在又被敌人封锁了海路,直接断绝了鞑靼王国和大虞之间的贸易。

    没有来自大虞的物资输入,鞑靼王国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    最大的受害者,自然是隔壁的高句丽王国。

    鞑靼人的邻居中,最富的是大虞帝国,最穷的是鬼方各部,高句丽王国正好介于两者之间。

    最富的大虞,对他们进行了经济封锁。

    穷鬼小弟榨不出油水,主要以拉拢为主。

    为了填饱族人的肚子,那就只能苦一苦高句丽百姓。

    不过高句丽王国终归体量有限,半岛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,能够掠夺的物资有限。

    想要吃好,还是要向大虞下手。

    “不妥!”

    “尼赤勒格万户,现在不是搞事情的时候。

    辽东镇造反之后,虞朝的实际都城就变成了南京,这会儿虞朝内部还在争论是否还都北京。

    对大虞朝廷来说,残破的北方大地,现在已经变成他们沉重的负担。

    倘若我们现在出兵,搞不好他们直接把残破的北方丢给我们,龟缩东南半壁江山。

    我们没有水师,就算拿下了北方大地,也无力南下。

    没有北方这个烂摊子,他们就有更多的钱粮,投入到军队建设上。

    替他们接下北方的我们,就成了冤大头。

    不光无法从当地获得钱粮,还要出兵帮他们镇压北方叛军。

    休养十年生息后,他们的小皇帝也成人了,正好挥师北伐中原。”

    内相萨日娜急忙反对道。

    大虞朝廷无法从北方获得钱粮,不等于他们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种纯靠暴力手段,建立起来的统治,就注定不会稳固。

    除非把杀个十室九空,不然叛军就会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只是这么一来,就算拿下北方大地,也无法增强他们的国力。

    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南下夺取大虞江山,就会被敌人凭借手中的钱粮慢慢拖死。

    “内相,你太高看那帮虞人了。

    他们整天就知道内斗,哪有功夫励精图治啊!

    你信不信我们夺取了中原大地,就能让他们乖乖缴纳岁币?”

    尼赤勒格一脸不屑的说道。

    如果是李牧担任大虞首辅,他还要忌惮三分。

    可这个唯一对鞑靼王国有威胁的人,居然离开了权力中心,跑去担任安南都护。

    连人才都留不住的虞朝,完全不足为虑。

    “不信!”

    萨日娜淡定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大虞和大宋有着本质区别,尤其是在对外的时候。

    当年他们在辽东举兵,最初提出的要求,仅限于大虞朝承认他们的独立地位。

    连称臣纳贡,都可以接受。

    为了帝国的颜面,大虞朝廷就果断拒绝了他们的和谈要求,发起了围剿战争。

    连续多次击败虞军之后,他们又提出了割据辽东的条件,还是遭到了拒绝。

    哪怕是永宁帝勤王大战失败,虞朝人也没有在辽东问题上松口。

    并非大虞官员好战,纯粹是社会风气和大宋相比,发生了本质的变化。

    鞑靼王国的崛起,那是踩着大虞起来的,双方的仇恨早就深入到了骨子里。

    谁敢提出和他们和谈,朝野上下的唾沫星子,都能把人淹死。

    就连当年主张放弃交趾、漠北等地区的官员,现在也被读书人翻了旧账,打上卖国贼的标签。

    连带着他们的后人,都没脸出门见人。

    前车之鉴放在那里,那帮注重名声的士大夫,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啊!

    不就是打仗嘛,干就完了。

    细数大虞和鞑靼之间的一系列战争,双方也是互有胜负,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。

    固守半壁江山,那是稳稳的,完全没理由认怂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