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听说那边粮票非常紧缺,这肉就是他们的口粮,我们再寄点全国粮票过去。” 那时代,各省都发行粮票,但限于本省范围使用。 只有国家发行的全国粮票,那才是全国通用的硬通货。 “好!” 陈铭川答应了,他家媳妇是个感恩的人 ,不寄她心里不安。 “我已经找战友们都了解了,条件十分困难的战友有二十五个。” “这些人,我准备每人汇一百块钱、外加几件旧棉袄给他们。” 李欣玥立即抬眼:“有这么多旧棉袄吗?” 陈铭川点了点头:“有有,我让肖楠帮忙一起找还在部队、条件不错的战友。” “衣服应该几天后就寄到,这两天我已经让通信员着手准备了。” 虽然这点钱、这几件衣服,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。 但李欣玥知道,一定能缓解一下他们暂时的困难。 果然,接二连三的收到了战友寄来的旧棉衣。 然后,又接二连三地寄了出去。 这事,很快惊动了师长与政委…… 师长开了口: “经费问题,部队一时半会没办法帮助,但我和政委个人各捐一千。” “旧军装,发动全师捐赠。” “不论新与旧,只要还能穿,我想应该他们都不会嫌弃。” 哪里会嫌弃啊? 前些日子陈铭川走访了本省几个条件差的战友,因为残疾,农村兵很多人都没办法上工。 能做的事,也就是生产队上记记工分、放放牛。 甚至有的人,连放牛都不行。 没结婚的,一个人还好些,至少吃得饱。 那些结了婚的,不仅吃不饱,孩子身上的衣服更是补了又补…… 国家有困难,大家心里都没有怨言。 可他看着心酸…… 都说救急不救穷,但能帮一把是一把,先挺过这几年。 陈铭川知道,等国家政策放开,他家媳妇要办一个军残福利药厂。 她说,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,她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。 捐衣服的事,很快在全师开展。 仅三天时间,就捐了不少旧军衣,有单的、有棉的。 捐款的事,师长没让往外说。 但师里团级以上干部都知晓了,于是纷纷捐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