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海里的东西是国家财产,但这渔村一年要经历多次台风。 台风一来,部队官兵都会参与抗台抢险。 军民共建,每一次部队来海训,打多少鱼地方上都不会管。 这次的收获真的很大,十几网打下来,至少有两三千斤。 大黄鱼、黄姑鱼、墨鱼、鱿鱼、秋刀鱼。 梭子蟹、海鳗、蛤蜊、花蛤、大龙虾、对虾、竹节虾应有尽有。 孙亮见老屈叔一脸羡慕,立即告诉他:“老屈叔,这东西是专门找人做的。” “东西是好东西,可就是太贵了。” “你知道不?刚才那一桶扔下去,可就是几十块钱呐。” 啊? 就那么一小桶,要几十块钱? 吃个鱼花的比肉价钱还高,谁舍得啊? 在老屈叔的心中,鱼自然是没肉值钱的。 鱼是海里自然生长的,不花精力,想吃就去捕。 可养猪,却不容易,养大一头猪,至少得一年,还得每天喂它吃。 实在太麻烦。 海边的人,没有谁会认为鱼比肉贵。 “这代价也太大了!那不行,就算是真好,那也划不来。” 孙亮点头:“是啊,里面用的全是好东西,还得放好药材,要不然哪能引得来这么多鱼?” 有道理、有道理。 老屈叔是淳朴的渔民,孙亮的话一出,他立即信了。 当然孙亮也没说假话,这东西用的配料,的的确确不便宜。 大家收拾好就回了家。 这么热的天,带多了也不行。 好在李欣玥带了点草药过来,把它放在水里,鱼就不会死。 但是,也保不了几天。 挑来挑去,最后挑了三百多斤,有鱼也有虾还有贝。 看上去挺多的,回去大家一分,也剩下不了多少。 余下的,陈铭川让人全部送去了各连队。 今晚大伙去尖刀连吃晚饭,不用自己烧了。 收拾好,大家出门。 陈屹恒牵着妈妈的手,抬头问道:“妈妈,今天晚上我们要去看珍姨表演是吗?” 李欣玥朝自家儿子点头:“对呀,想去看不?” 小家伙闪着亮晶晶的大眼,用力点头:“想看,我还没看过呢。” 好吧,去年错过了,这一次就补给儿子喽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