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工厂早上七点到十一点半、下午一点半到五点。 八个小时一点也不轻松,没油下肚顶不住。 可国家计划经济,油票太有限,李欣玥就想到了大豆。 农村里,家家户户和生产队都种大豆。 特别是生产队,田埂上每一季都种满了。 郑长兵下乡一收,几天功夫就收了几千斤。 有油的菜当然就好吃,大伙宁愿留下来加班,也不想回去吃没油的菜。 当然加班还有额外的工钱,几乎是没人不乐意。 “山上野猪很多,我教你们一个下猎套的办法。” “再放些野猪喜欢的引子,这个我带了一些,下午我们上山试试。” 这话一落,郑长兵笑歪了。 吃了饭休息一会,就带了几名骨干上了山…… 李欣玥不知道的是,她这一教,后来附近几个镇的山边,野猪少了很多。 并不是被灭光了,而是野猪也学精了,上过当的地方,至少半年不来了。 回到家时,已经五点了。 马素英说了会带孩子回来。在军人服务社,她是管理人员,每天上下班都准时准点。 先洗了个澡,然后从池子里捞了一碗虾。 今晚她准备来个糖醋油爆虾,儿子喜欢。 然后坛子肉炖马齿苋干,外加一个凉拌黄瓜、一个苋菜。 马珍今天也在家,李欣玥打了电话给她。 这边刚捞好虾,那边来了人:“小李,你忙什么呢?” 见是陈秀丽,李欣玥立即开了门。 “阿姨,您怎么来了?” 陈秀丽今年四十六。 她的大儿子比李欣玥还大了几岁,孙子都六岁了。 被称为阿姨,她也并没有觉得被人叫老了。 “小李,我有点事想和你聊聊。” 李欣玥立即开了院门:“快进来、快进来,屋里坐。” 陈秀丽看着李欣玥手中的虾:“你们家竟然还做了鱼池?” 李欣玥笑呵呵:“我喜欢吃鱼虾,服务社平常又不大有。” “山塘那边,鱼虾很多,我老公也忙,所以一次性就会多抓点。” “阿姨,一会带条鱼去,希望您喜欢。” 师里几个师职干部家里,吃陈家送去的东西可不少。 陈秀丽与李欣玥没打过交道。 不过听过她讲急救课,再者,她与马素英关系也不错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