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万昌帝死了。 从泰山之巅回到京城后,万昌帝就在禅位典仪前穿戴整齐冕服,然后在朝中群臣的陪侍下,来到天坛,宣读禅位诏书。 一天之内。 禅位诏书接连发往张太岳在京城的宅邸。 张太岳于三清三辞后,终于在第四次接受了禅位诏书。 在接受禅位诏书后,民朝正式继承虞朝正统地位,从而成为中洲名义上,以及实际上的朝廷。 有这层名义在,各地官员都必须服从民朝的号令。 不然就是违逆,叛逆。 当然。 名义这个东西的解读是根据立场来的。 当万昌帝把权力交接给民朝后,各地有点野心的纷纷打出清君侧,除奸臣,匡扶大虞旗号的势力。 名义是这么说,实际就是想要趁机割据为王。 而打出这些旗号的势力,甚至都不是原本那些势力的正统继承人,而是在黄天之祸后,趁乱夺取了前东家势力的人。 但这些势力的嚷嚷不过是杂音罢了。 民朝在整个北方,已经建立了相当稳固的王朝。 从建州那资源富饶之地产出的煤矿,钢铁,黑油,以及各色各样的军用,民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。 然后民朝大军继续将各地的地主所囤积的粮食拉出来,分给百姓。 土地也一样。 如此形势下,民朝军队所过之处,民心皆向。 那些打出“清君侧”名号的势力就仿佛鸡蛋碰石头,一砰就碎了。 仅仅八个月,民朝军队就将中洲境界的所有疆土悉数收回。 民朝实际控制的疆域,包括原本的大虞疆域,建州以及建州北面的部分极北冰原。 八个月时间,民朝军队与其说是在征战,不如说是一直在赈灾。 好在黄天之祸早就过去了。 收复疆土后民朝大军以及民朝当地官员及时的进行生产建设的恢复。 八个月的时间,加上民朝擅长生产的御兽师,修行人帮忙修建水渠,清理河道……八个月的时间让民朝收获了极多的粮食。 这些粮食都被民朝的朝廷收购,确保粮食价格的稳定。 为此,民朝特地成立了粮食局,负责各地粮食的收购和存储。 至于运调则由民朝其他官署负责。 作为民生大计的粮食在民朝地位很高,各级官员不得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。 一旦发觉,必定严惩。 至于商人之流,如果只是正常贸易,低买高卖,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。 但如果是趁机囤积奇货,打算用粮食牟取暴利,则必然会被查处。 看起来有点打压商人的意思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