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文庙最中间的大殿内,祭拜的圣像是文家圣人,至圣先师——孔丘。 孔丘之强,不在于他缔造了多么伟大的功绩,成就了怎样的崇高。 实际上。 在孔丘的时代,比他更能精兵强国的人大有人在。 甚至儒生一道在当时不过是几家显学之一。 甚至算不得鳌首。 但最后仍旧是孔丘被搬上了文庙的主祀地位。 为何? 因为孔丘的学问守的是人族的人性的底线。 若是空有力量而无仁义,人与兽何异? 若是力量强大却不节制,人族不会抱成一团。 万年以来,但凡中洲大地被异族攻陷,就一定会有的天降猛人或早或晚出现,把持神器。 然后把中洲从崩坏的道路上拉回来。 之所以中洲有如此能力,不在于中洲的历史曾有多辉煌。 而是在于中洲的底线足够高,底蕴足够厚。 君君臣臣父子之道既是上以制下的宝剑,却也是下以谏上的套索。 而这种学问的特性,是其他各家学问很难做到的。 所以,孔丘在主祀地位上其实很合适。 而在孔丘圣像旁边,则是中洲历代文道圣人们的塑像。 这些塑像如朝臣般位于两侧,让本就恢弘高大的文庙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息。 但真正支撑起文庙的,确实那摆放在孔丘圣像后壁龛上的一个个神位灵牌。 那神位灵牌上写着的名字,都是文道宗师,以及历代立德立言立功的君王。 至于那些昏庸或者暴虐之君,是不会被请到文庙中的。 而能进入文庙的帝王从庙号上就能看出来。 太祖,太宗必入文庙。 其下文、宣、景,仁、德等美谥是可以入文庙的。 怀、悼、哀、闵、思、殇等平谥,又或者厉、灵、炀、幽,桀、纣等恶谥是入不得文庙的。 不过。 这些皇帝的谥号终究是在皇帝驾崩后,由臣子封予的。 随着士族愈发做大。 很多谥号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。 所以,很多怀有恶谥的皇帝即便入不得文庙,但靠着一生功绩,哪怕恶谥缠身,却仍旧在天外保有强大的力量。 最出名的,大概就是商纣王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