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然后闹觉的皇孙就被冯宝给哄好了。 从那之后,冯宝在太子府的地位直线飙升! 一直到今天的掌印太监。 所以冯宝在如今的李皇后跟前,乃至在幼帝跟前都是比较特殊的。 所以李皇后……不对,现在她已经是李太后了。 李太后熟练了暴怒的脾气,但仍旧没好气的,严肃的问道:“冯宝,你是宫里的掌印太监,今天是怎么做事的!” 重点是今天! 皇帝都她妈驾崩了! 你做事怎地如此粗心大意?! 冯宝顿时膝盖一软跪到地上,如泣如诉道:“回禀太后,我……我实在是心中悲切又惶恐啊!” 能成为后宫皇后,天下之母。 李太后自然是聪颖的。 她很快就抓到了冯宝用词的不同。 她心底猛地一突,随后沉着脸吩咐道:“你们都下去吧。” 等到所有宫女太监都离开,这座大殿里只剩下她们孤儿寡母和太监冯宝后,李太后这才沉着脸问道:“说吧,你在惶恐什么?” 冯宝这才趴在地上回道:“太后,奴婢刚在椒殿外,听到高阁老高呼「如今幼帝,如此年幼,以何治国」,奴婢听到这话心底无比惶恐,更是悲从中来啊!” 听到这话的李太后顿时面色一变! 怎么? 幼帝年幼就不能治国了? 我难道不是人吗? 还是说,他高老头是觉得本太后不配,他要独揽大权,欲成伊霍? 可恶! 陛下刚走,尸骨未寒! 那姓高的就如此念想……想到先帝在时高阁老那跋扈霸道的模样,李太后顿时心头发凉! 如今陛下不在了,他们娘俩还能有好日子吗? 不行! 必须得想办法! 聪颖的李太后顿时想到了一个人。 而那个人在百官乃至宦官中都有着不错的名声,他不仅能力拔群,清正廉洁。 最关键的是…… 他比高阁老要弱势的多了。 且在之前和高阁老一直不睦。 那人正是张阁老! 弱势的张阁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援。 而弱势的太后也需要弱势张阁老帮助。 所以李太后顿时眼神灼灼盯着冯宝:“冯宝,你去找张阁老,一定要隐秘!带着哀家的手谕去!” 冯宝心头一震:“奴婢明白!” …… 皇帝驾崩后的第三天,在高阁老的铁腕下,京城各方,各地封疆大吏,蕃王全都被瞒住。 皇帝之死秘不发丧。 直到准备好新帝的登基仪式,并且百官拥立太子登基大宝后,高阁老才如释重负。 如今天下定矣! 登基仪式后,百官群聚奉天门,而年幼的皇帝就要在这里,开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御门听政。 当太监挥鞭三次,百官唱喏后,朝会正式开始。 随后百官开始朝议。 随着一项又一项的议题被解决,朝会也进行的很顺利。 这让忙碌了三天都没怎么合眼的高阁老十分欣慰。 还好还好。 朝野没乱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 先帝啊…… 微臣做的还好吗? 高阁老心中感慨起来。 然后,一位兵部给事科的官员忽然跳出来喊道:“臣有事启奏!” 坐在小皇帝旁边的李太后不等高阁老出声,率先道:“准奏。” 高阁老顿时蹙眉。 他是个相对古板的人。 对太祖立下的“后宫与宦官不得干政”的铁律奉若圭臬。 所以当李太后出声,他本能的感到不爽。 太后垂帘听政,成何体统? 这把他们这些臣工置于何地了? 不过今天倒也可以忍一忍。 高阁老不知道那个兵部给事科要启奏什么,不过给事科是言官。 就算是高阁老也不能尽数掌握。 大虞王朝如今党派林立,楚派,余派,荆派等等党派以地域抱成一团。 就算高阁老如今是百官魁首,却也不能将他们尽数掌握。 很快,那位兵部给事科就大声道:“臣有事想要问问兵部臣工。听闻东瀛前任总督在卸任东瀛总督一职时,带走了东瀛的一切,随后绕过我大虞羁糜州的林哈萨岛。” “随后扎根海西建州。” “我想问兵部诸位!如此蔑视我大虞天威的举动,兵部为何至今毫无动静?” 高阁老心底波动了一下。 兵部一直被他掌控着,这是冲自己来的? 很快,兵部侍郎余清海站出来说道:“陆景贼子蔑视我大虞天威,自当给予惩治。” “兵部早有预案,只等呈递内阁,御前批示。” 可就在这时,李太后却突然说道:“那陆景我也曾有所听闻,他起于微末,只带了微薄兵力财资,就打下东瀛那蛮荒之地,随后励精图治,兢兢业业,为我大虞贡献颇多。如此人物,我大虞却视之以敌,如此岂不寒了天下臣工的心?” 高阁老顿时蹙起眉头,心底不悦跃于嘴上:“太后,逆徒陆景狂悖无比,离经叛道,其学说更是犹如魔道!若是放任不管,只怕会流毒万代,祸在千秋!如此人物,万功不足以抵其罪!” 李太后顿时面色不悦:“高阁老!你意思是先帝刚薨,你就要大兴兵戈,还要害我大虞名声扫地?” 高阁老顿时蹙眉,就连语气都高了起来:“太后!” 李太后却猛的一拍桌面站起来怒斥道:“高阁老!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