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对大虞朝廷来说,陆景现在是整个大虞的财神爷,每年东瀛那弹丸之地,竟然贡献了整个大虞朝廷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银钱。 除此之外,从东瀛流出的各类新式武器,对大虞的边防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。 陆景以及东瀛,如今反而成了大虞孤悬在海外的重要行省。 所以文武二庙和皇室的太庙,都开始在东瀛各地兴建庙宇,教化东瀛倭人。 经过四五年的建设,东瀛如今的中洲人族气运已经变的愈发浓郁起来,倭人无不各个以成为中洲人为荣。 加上陆景大力主持人口迁徙到中洲,越来越多的中洲男人们纳东瀛女倭人为妾室。 至于男倭人…… 他们倒是也想娶中洲的女子们。 可惜中洲的女子们就是嫁给乞丐,都不愿意嫁给倭人。 要不了几十年,东瀛大概就会被中洲彻底同化。 东瀛三岛上的各个东瀛种族很快就会成为历史。 倭患,从根源上被解决了。 而陆景如此功绩,对提升中洲人族的气运有着极大的助益。 通过文武二庙内的香火反向推测观察,在陆景履任东瀛总督这些年里,整个中洲人族的气运提升了差不多整整一成! 听着好像不多? 可这一成,竟然比高阁老和张阁老在任这么多年提升的气运还要大。 人族气运的提升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 那需要长期的积累,厚积薄发。 高张两位阁老在位这么多年,虽然也除旧革新,大力施行新政,但一个政策的好坏往往需要数年之功才能显现出来。 有时候一些好的政令,在推行的过程里反而会对王朝气运造成剧烈的影响和动荡,让王朝气运一跌再跌。 这就是文官清流们常说的: 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 无过便是功。 所以自从新帝登基,大虞王朝的气运在高张两位阁老的施为下,总体是呈震荡微涨的。 但自从陆景履任东瀛总督,大虞王朝的气运就不再震荡,反而用一种缓慢却坚定的气势不停向上攀登。 这让天外那群功绩斐然的“皇帝们”和人族如今的掌控者们看得啧啧称奇。 一人之功,竟然抵得上两位栋梁之材数年苦功。 关键还是在中洲之外的弹丸之地引发的。 因为这些异变,天外那些大佬们对陆景格外关注,就连大虞朝廷如今上奏给“天听”的奏疏,那些大佬们都是一律留中不发。 虽然皇帝之流通过“亡神之道”在天外长生久视了,无法将自身想法和训斥发回人间。 但情况危急的时候,皇帝们还是能通过入梦等方式给予后人的启示的。 按理说有祖先庇护,大部分的王朝本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昏君。 但很多时候,昏君并不觉得自己是昏君。 甚至不管是出发的动机还是所作所为都是奔着明君去的。 但形势不对,那些自以为且想成为“明君”的人往往会比庸君更快的成为昏君。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叛逆不听劝。 那一类倒也很好理解。 就像你小时候叛逆,父母明明说的都是对的,但你可曾听进去过半分? 为了预防“越帮越忙”,或者“适得其反”,天外战场对各朝先帝是否传信回人间,是有严格的把控的。 但那么多皇帝聚在一起,却能时刻观察人间,然后微微调整气运,让一些天之骄子更快的成长起来。 陆景! 就是被天外人族大佬们重点关注的“天之骄子”。 所以身为文庙庙祝的颜子期才会不远万里赶来这里,劝说陆景赶紧回大虞去吧! 颜子期不等陆景说话,就继续说道:“我知道你可能还有事情要在这漠北做,你对你自身的实力也很有自信。但你行事实在是太张扬了。” “妖圣庙那群老不死的已经对你动了杀心。” “以无上神通证就天象虽然强,但妖蛮两族传承至今这么久,真要豁出去,绝对也是能把你换掉的。” 颜子期说完这么多,原以为能劝服陆景。 可不料陆景却说道:“不对啊,虽然这里是漠北,但你们援护不到我吗?你们加上我,那不是嘎嘎乱杀?” 颜子期:“……” 那大虞境内咋整? 要知道中洲人族的对手,可不只只是妖蛮两族啊。 还有那些通过各种手段渗透进入大虞各处的天众们。 虽然各处都有镇安司镇守,但不是所有镇安司的官吏都尽忠尽职的。 有些甚至贪污腐败的厉害。 比如陆景发迹前所呆的吕阳县,那吕阳在贪官周琦的治理下,几乎都成了妖魔鬼怪和天众的乐土。 就连周边州县都一般无二。 只是不如吕阳那么露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