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先稳扎稳打,把公国建设好,然后稳步的在公国必经之路修建城池。” “移民填陆,将这些地方,永久变成中原土地。” “军部要配合工部做好民生建设,在这些地方稳定下来,还是半军管制度。” “其次,就是要把铁路规划做好......” 开了半个时辰会议后,众人散去。 赵正站在地图之前,久久无语。 战争容易,但是治理难。 铁路是链接西域的主要方式之一。 而且也是最直接的方式。 南洋有水师驻扎,但是还不够。 应该多设立一些水军基地。 天下大同,是一个细致活。 要等着新一代的将领成长起来,借用战争让他们快速成长。 只有这一批人成长起来了,大顺的底蕴才算彻底成了。 “一时的隐忍,是为了国家的未来。” 赵正叹了口气。 很快,顺发房产成立。 联合国有银行,开始买地建设房屋,引来了京城百姓的围观。 铺天盖地的广告布满了整个京城。 在赵正的引导下,学区房的概念已经逐渐形成。 而且京城百姓,对完整的配套设备也是比较在意的。 越是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,地价也就越高。 明州好就好在,没有太多的房屋需要差遣,建设的新城,都是国有土地。 一手从朝廷手里拿地,一手交钱,交税,朝廷赚麻了。 而且这笔钱还是从银行借贷的。 理论上用的还是百姓的钱。 这第一个项目,赵正非常的重视,在立项的时候,就格外的关注。 其次,便是放慢战争的进程,开始笑话战争带来的红利。 把这些钱财和人力,转化为国家底蕴。 大量的南洋百姓开始进入中原,南洋女子为了更好的生活,大量的嫁入中原。 这也就催生出了婚介所。 第五批公国已经确定,第六批公国的名额已经下来。 大顺拥有封底的勋爵,足有一百五十多人。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提升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