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可重兵驻守,一年要耗多少粮草? 十年呢?若有一日将士疲了、粮草断了,那些被武力压下的怨怼,岂不是要反噬?” 他指着舆图上的西欧诸城:“孤已命春闱新科进士五十人,随二位将军回西域。 他们带去的,不只是官印,更是《论语》《大明律》,是汉字的读写,是农耕的技艺。 孤要让西域的孩童读‘仁义礼智信’,让西域的百姓学大明的桑麻种植,让他们见着蒸汽水车时,想起这是大明的技艺; 行着拱手礼时,记着这是大明的礼仪,如此,才是真正的‘大一统’。” 殿内静了片刻,杨思义忽然躬身:“殿下高见!昔日南蛮之地,亦是先有文臣教化,后成大明沃土。 如今以进士辅武将,以文教融异邦,实乃长治久安之策。” “不止如此。” 朱雄英走到朱棣面前,轻声道:“皇叔久在北疆,该知草原部落为何时降时叛。 他们无典籍可传,无文化可依,只认强弱。 本皇孙为何要在西域建学堂,凡入学者,可免三年赋税; 要编《西域大明志》,将其历史融入大明脉络; 还要选西域子弟来京入国子监,让他们亲见皇城的繁华、礼仪的庄重。” 蓝玉此刻已恍然,抱拳道:“臣此前只知挥戈杀敌,竟不知教化之力远胜刀枪。 臣愿助那些进士建学堂、传礼法,绝不让殿下的谋划落空。” 朱雄英回到龙椅上,目光变得深邃:“诸位记着,刀剑能夺天下,却不能守天下。 真正的大一统,是‘思想同源、文化同根’让西域人以说汉话为荣,以习、汉礼为傲,以身为大明子民为幸。 那时,无需一兵一卒,西域自会归心。” 他顿了顿,命内侍取来圣旨:“即日起,设‘教化司’,由杨思义兼管,选朝中精通典籍、熟习礼法者入司; 命新科进士即刻随燕王、蓝玉赴西域,先在诸城设‘大明学堂’; 再推《大明律》《农桑要术》; 格物苑亦需遣工匠随行,在西域建蒸汽工坊,传技艺之时,亦传大明之智。” 文武百官齐齐躬身:“臣等遵旨!” 第(3/3)页